过刊目录

  • 全选
    |
    研究与分析
  • 研究与分析
    陆杰, 金保昇
    2017, 31(2):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两级气化技术,针对鼓泡流化床建立生物质气化的三维模型,气相采用k-ε湍流模型,固相采用颗粒动力学理论,并加入化学反应子模型,研究了低当量比下生物质产气组分随当量比、富氧浓度和流化速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产气组分中的焦油含量。结果表明:当量比增大时,CO和H2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CO2的浓度逐渐减小;随着富氧浓度的升高,CO和CO2的浓度迅速增大,H2的浓度略有下降;随着流化速度的增大,CO的浓度增大,CO2的浓度减小,H2的浓度略有增加;出口产气组分中的焦油含量相对较高,需要在下一步工艺中进行深度裂解。
  • 研究与分析
    桂启志, 秦琦栋, 李光明, 刘良玉
    2017, 31(2):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汽轮机转子热稳定试验的原理,并针对国内外常用的4种热稳定试验的评判标准,分析了各种标准及对应数据处理方法的物理意义,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及误差来源,并以某600 MW机组高中压转子热稳定试验原始采集数据为例,按这4种评判标准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数据计算,分析了汽轮机转子热稳定试验实施过程中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其对评判方法的影响。
  • 研究与分析
    易思强, 杨建明
    2017, 31(2):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凝汽器进行性能分析并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凝汽器水侧管束区域进行简化,采取减少管束区域长度并根据减少后的长度修正阻力系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减少了冷却水在多孔介质模型中的流动扩散。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凝汽器水侧的流动参数,得出水侧影响凝汽器性能的因素:凝汽器进口水室存在漩涡使得流动阻力增加;不同管束区域冷却水流量差距较大,会对凝汽器性能产生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用多孔介质模型对水侧管束区域进行简化是可行的。
  • 新能源
  • 新能源
    解坤, 张俊芳
    2017, 31(2):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时风速信息冗余,导致神经网络难以把握内在规律而影响训练效率的问题,选取最佳风速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改进小波BP神经网络对风速进行预测。通过KMO和Bartlett球度双检验选取最佳风速数据,从而充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风速数据进行提取以优化神经网络的输入,提高网络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通过某风电场风速数据仿真分析,与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性能好,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新能源
    安玉磊, 陈九法, 章智博
    2017, 31(2): 9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相结合,模拟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相关参数对发电系统的影响。建立了槽式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系统各部件的计算模型,采用VB软件对循环系统整体进行模拟。分析了系统整体效率和膨胀机输出功受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导热流体入口流体温升和入口速度的影响。模拟发现,当集热器入口和出口温度固定时,系统存在最佳流速,最佳流速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和入口温度都有关。
  • 环保技术
  • 环保技术
    薛源, 段钰锋, 王卉, 李雅宁, 吕浩, 刘猛
    2017, 31(2):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O2/CO2燃煤烟气气氛下影响活性炭脱汞的因素,选取一种商用活性炭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和程序升温热解脱附(TPD)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N2相比,纯CO2气氛对活性炭吸附Hg0影响很小,但在模拟O2/CO2烟气气氛下,活性炭脱汞的性能要优于模拟O2/N2烟气气氛;对于活性炭脱汞,SO2表现出抑制作用而NO表现出促进作用,在模拟O2/CO2和O2/N2烟气气氛下影响规律表现一致。
  • 环保技术
    陆启亮, 陈伟, 赵亮, 刘平元, 漆其鸣, 蒋喜
    2017, 31(2):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湿式静电除尘器高压绝缘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3种绝缘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并对其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热风吹扫系统运行可靠性最高,应用数量最多;防露型瓷套和拉棒系统初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但其长期运行可靠性还有待实践检验。研究结果对湿式静电除尘器用高压绝缘系统的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环保技术
    付玉玲, 蔡巍, 蒋海涛, 贾明华, 褚晓亮, 王罡, 牛涛, 杨天亮
    2017, 31(2): 107-109,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多级烟气冷却器回收排烟余热,结合某典型300 MW机组,对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该机组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经济效益利用等效焓降法进行了计算,经济效益显著。
  • 核电技术
  • 核电技术
    郑开云, 杨晓, 陈智
    2017, 31(2): 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核安全设备鉴定热老化试验参数确定的基本方法,包括Arrhenius模型和十度规则,以及标准推荐的参数;并以CAP系列核电阀门用1E级电动装置的鉴定为例,阐述了热老化试验参数确定的过程。
  • 核电技术
    孙小石
    2017, 31(2):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常规岛高低压加热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质量案例,分析了密封焊返修时划伤换热管、胀管超差及水压试验后锈蚀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为后续百万千瓦核电常规岛设备国内制造及监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运行与改造
  • 运行与改造
    李广伟
    2017, 31(2):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350 MW超临界锅炉试运行期间排烟温度高的问题,结合试验数据和运行参数,从空气预热器、锅炉系统、煤质、运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机组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 运行与改造
    姜连轶
    2017, 31(2):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电厂发电机转子带负荷后振动大,并在运行中出现振动突升的问题,通过分析振动特点得出发电机转子的振动突升是由转子线圈膨胀受阻引起。经处理后,振动问题得到解决。
  • 运行与改造
    陈裕忠, 陈韶华, 尤亮, 胡立川, 江永
    2017, 31(2):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电厂1 036 MW超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选择氨水碱化烘干法(热炉放水)和氨水法作为设备停(备)用保养方法,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实施过程,并对保养操作要点进行了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保养方法简单、适用,经济可行,能大大缩短机组再启动时间,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 运行与改造
    杨彪, 杨博
    2017, 31(2): 127-131,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降低机组厂用电率,部分燃煤电厂引风机采用汽轮机驱动,使汽轮机冷端优化复杂化。针对国内某1 000 MW燃煤机组引风机汽轮机真空偏低的问题,结合主机冷端优化,考虑电厂实际运行中的可操作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方法及最佳运行方案。
  • 运行与改造
    赵国钦
    2017, 31(2): 132-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火电厂发电机采用的单流浮动环、4瓦块密封瓦在发电机启动、停运时,常出现发电机定子进油现象,为此对该类型密封瓦的密封原理及回油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电机定子进油主要因密封瓦氢侧回油管路发生气堵,通过消除回油系统的气堵解决发电机定子的进油问题。
  • 运行与改造
    刘千驹, 唐健, 张帅
    2017, 31(2): 137-139,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F级燃气轮机多轴联合循环机组安装调试过程中或者燃气轮机长时间停机后的启动过程中,机组顶轴油系统发出油压低的报警,并且会非正常联启备用泵,使后期机组顶轴油泵一用一备的安全冗余配置不能发挥作用。通过分析、现场测试及设备检查,对常规顶轴油系统的流程改进和结构优化,解决了顶轴油系统油压低报警及非正常联启备用泵的问题,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
  • 运行与改造
    兰立刚, 吴广生, 马睿, 陈冠华
    2017, 31(2):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波黑Stanari 300 MW直接空冷(ACC)机组全程自动控制策略,对ACC步序控制、汽轮机排汽压力调节、顺流单元的防冻保护、逆流单元的除霜逻辑等控制子系统进行了分析,对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确保机组安全启停和经济运行,并能适应各种事故工况,对ACC系统实现全程自动控制有很好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