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研究与分析
  • 研究与分析
    张淑荣, 孙业山, 谭鲁志, 王明涛, 臧航宇, 李雅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分流系数、循环压比、主压缩机吸气压力和膨胀机入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分流系数的增大,多目标函数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分流系数具有最优值;随着主压缩机吸气压力的增加,多目标函数和系统热效率均降低;膨胀机入口温度越高,多目标函数越小;4个关键参数对回热器效能和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
  • 研究与分析
    叶晓辉, 张军, 闾荔, 代安稳, 尹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回流对过饱和场的影响,以单通道烟气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回流比、回流抽取点、回流加入点对过饱和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无回流相比,有回流可以增加过饱和度;回流比对出口平均过饱和度的影响是最大的,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出口平均过饱和度也在增加;回流抽取点对出口平均过饱和度的影响次之,最佳回流抽取点与回流比有关;回流加入点对过饱和度分布的均匀性影响很大,对出口平均过饱和度的影响较小,回流加入点与第一根管子的距离越远,过饱和度分布越均匀。
  • 研究与分析
    蔡传琦, 吕为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准东煤在燃烧过程中颗粒表面温度及其燃烧特性,搭建燃烧煤粉颗粒测温系统,燃用准东煤、2种烟煤、褐煤,得到4种煤样颗粒表面温度随燃烧器喷口高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4种煤样颗粒表面温度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而准东煤的燃烧过程最为剧烈,火光最为明亮,对应颗粒表面温度最高,燃烧特性最好,说明灰分含量、碱及碱土金属含量是影响颗粒表面温度的重要因素。
  • 研究与分析
    马贵林, 刘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重分析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了3种废弃离子交换树脂(WIER)的燃烧机理。结果表明:3种WIER具有相似的燃烧特性,并且均含有较多结合水和挥发分,结合水析出活化能在12.31~41.12 kJ/mol,与挥发分析出活化能相近;随着温升速率的增加,3种WIER燃烧过程中结合水析出阶段和挥发分析出阶段重合越多;对比3种WIER的12种反应机理,结合水析出阶段最概然机理函数均为G-B方程,而挥发分析出阶段最概然机理函数对应的方程有所不同。
  • 研究与分析
    尤国英, 叶昌铮, 刘银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核电厂SBO(全厂断电事故工况)柴油发电机组进行抗震分析。利用SolidWorks软件和PATRAN软件建立机组撬体、发电机和柴油机的力学模型,利用ANSYS软件和NASTRAN软件对模型进行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地震响应分析;依据RCC-M规范对结构在多种载荷组合下的应力及位移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结构应力、位移都小于许用值,柴油发电机组结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 研究与分析
    高进, 冯国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NSYS软件,采用用户自定义Matrix27刚度单元模化齿轮副的扭转刚度,同时采用用户自定义Matrix27阻尼单元模化液力变矩器泵轮与透平轮的连接阻尼,研究了带齿轮和液力变矩器的透平机械轴系的扭振特性。结果表明:轴系各阶扭振频率随齿轮副啮合刚度的增加而趋于定值;液力变矩器泵轮与透平轮的连接阻尼对轴系扭振频率的影响很小,说明液力变矩器对轴系扭振激励有很好的隔离作用。
  • 新能源
  • 新能源
    李昊, 经慧祥, 卢丙举, 邹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种生物质在不同O2摩尔分数的O2/N2气氛下的着火特性,其中生物质粒径为500~700 μm,O2摩尔分数为21%、30%、50%、70%和100%。结果表明:O2摩尔分数决定了生物质着火机理的转变,随着O2摩尔分数的升高,稻谷壳、竹子和黄豆秆的着火机理分别在100%、70%和30% O2摩尔分数下由均相着火转变为非均相着火。O2摩尔分数能影响3种生物质的着火距离及燃尽时间,并且着火距离和燃尽时间均随O2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 设计与制造
  • 设计与制造
    沙远超, 韦红旗, 汪超, 胡善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660 MW塔式锅炉垂直段水冷壁角部频繁发生水冷壁裂纹失效的情况,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了水冷壁角部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失效部位提出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水冷壁角部裂纹失效是由于刚性梁角部装置结构设计存在缺陷,造成了应力集中。改进后的刚性梁角部装置能够减少应力集中问题,降低水冷壁角部发生裂纹失效的概率。
  • 设计与制造
    沈应强, 吴华栋, 李永进, 陶生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660 MW超超临界锅炉,基于热力计算模型,研究分析分别从燃烧器区域底部引入烟气(方案一)和从炉膛出口的屏底引入烟气(方案二)对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能够有效提高再热蒸汽温度;再循环率每增加1百分点,采用方案一的一次/二次再热蒸汽温度能提高约2.0 K,而方案二对应的温度提高约0.44 K,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 材料技术
  • 材料技术
    侍克献, 杨昌顺, 邵新中, 王苗苗, 田根起, 王延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微损取样的小冲杆试验技术对国产主蒸汽管道材料P92钢的拉伸性能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设备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试验加载速率为0.2 mm/min和0.5 mm/min的结果接近,而与2 mm/min的结果差异比较大。采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关联公式可以对25~650 ℃的屈服强度进行较好的估算,在试样厚度确定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拟合关系式可以有效降低估算误差。
  • 环保技术
  • 环保技术
    刘斌, 陈晨, 赵曰鹏, 李军, 朱晓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火电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积灰、堵塞、活性下降,而压缩空气吹灰器、声波吹灰器、蒸汽吹灰器等新型吹灰器无法实现高效吹灰,再生技术无法实现在线原位再生的现象,开发了干冰清洗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某150 MW机组SCR脱硝催化剂后,能有效清除催化剂微孔内的硫酸氢铵(ABS)灰垢,大幅增加比表面积,降低重金属含量,起到提高催化剂活性的作用。
  • 自动控制
  • 自动控制
    金庆辉, 宋传教, 杨建明, 黄恩和, 姚丽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预热式防冻系统,利用凝汽器出口高温循环水加热冷空气,建立了流动与传热数学模型,并且针对某1000 MW机组,在防冻约束下建立运行控制模型并验证防冻效果,给出最优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防冻系统既可以提高进风温度避免结冰,又可以冷却循环水;当环境温度或机组负荷降低时,优先增大调节阀开度以增加预热器的循环水量,保证进风温度高于防冻阈值,但是达到循环水量调节上限后,需要减小百叶窗开度以降低进风量。优化控制后,出塔水温可维持在3~12 ℃,机组热耗平均降低60.70 kJ/(kW·h),经济效益显著。
  • 运行与改造
  • 运行与改造
    穆福艺, 赵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350 MW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简称空预器)烟气侧压差大的问题,对煤质、空预器冷端低温腐蚀、空预器吹灰及冲洗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确认其原因为二次风暖风器出力不足导致冷端低温腐蚀。通过对二次风暖风器及疏水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空预器冷端温度,并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暖风器改造后空预器烟气侧压差恢复正常,解决了空预器冷端低温腐蚀的问题。
  • 运行与改造
    肖新宇, 史毅越, 汤可怡, 高爱民, 张天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安萨尔多AE94.3A燃气轮机一次调频响应指数达不到电网要求的问题,对原有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将一次调频作用从前馈独立出来,保留原有负荷设定值前馈并经过限速作用,同时将一次调频作用叠加到负荷设定值上对功率闭环进行补偿。结果表明:优化后机组一次调频积分电量有较大提升,各项性能指标均可以满足电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