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研究与分析
  • 研究与分析
    秦祖志, 董纯涛, 严志远, 郑银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PG9351FA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Thermoflex软件建立机组模型,分别对满负荷及定负荷运行工况进行了性能计算,并且分析了系统的各项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对比满负荷和定负荷工况,环境温度升高对汽轮机、余热锅炉和联合循环效率的影响相同,但是对燃气轮机效率影响的差异较大;联合循环机组在定负荷工况运行时,可以采用合适的低品位热源提高燃气轮机入口空气温度,从而提高燃气轮机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冷端优化等措施,降低汽轮机背压以改善汽轮机运行性能。
  • 研究与分析
    肖成哲, 徐佳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汽轮机转子材料制备、加工、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结构尺寸、材料物性参数、温度等随机变量对其等效应力的影响,以某300 MW级汽轮机高压转子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冷态启动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出现的时刻和部位,并且结合变量随机性,分别采用多项式响应面法和支持向量回归(SVR)响应面法拟合转子最大等效应力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了其拟合效果。同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探究了在冷态启动过程中转子强度的可靠性和各随机变量的敏感性,得到了转子半径等6个随机变量的敏感性指数排列顺序。结果表明:SVR响应面法拟合效果比多项式响应面法拟合效果更好,2种响应面法得出冷态启动曲线的强度可靠性分别为96.99%和94.16%;在6个随机变量中,对汽轮机转子等效应力影响最大的是转子材料的弹性模量。
  • 研究与分析
    闻哲, 刘堃, 赵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温中压等级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偏低的现状,研究了主蒸汽参数提级、增设再热循环和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等措施,同时选取某15 MW机组分别按中温次高压和中温次高压再热方案进行改造分析,评价机组改造后的性能参数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中温次高压改造技术方案后,锅炉受热面质量增加9%,发电效率提高1.52个百分点,垃圾发电量增加43 kW·h/t,改造费用约为2 005万元,管材更换费用增加657万元,内部收益率为17.47%,投资回收期为6.31 a;采用中温次高压再热改造技术方案后,锅炉受热面质量增加24%,发电效率提高2.35个百分点,垃圾发电量增加64 kW·h /t,改造费用为2 490万元,管材更换费用增加1 363万元,内部收益率为21.53%,投资回收期为5.15 a。研究结果可为中温中压垃圾焚烧发电机组改造提供参考。
  • 研究与分析
    朱中旭, 陈思雨, 金余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连续给料式固定床装置上研究了模拟村镇垃圾在不同组分配比下对热解气及焦油产生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800 ℃垃圾混合热解比单独热解更能促进物料充分裂解,减少焦油产生并提高热解气冷煤气效率(CGE)。混合热解能降低焦油中O元素的含量,降低焦油的腐蚀性;含氯物质(本文中为聚氯乙烯)的存在能有效促进热解焦油中含N、S官能团的分解,保证焦油具有更高的热值和更好的稳定性。混合热解能有效减少焦油中的杂环及脂环化合物,但开链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占比变化情况则与物料中的组分配比有关。
  • 研究与分析
    汪前成, 陆永好, 史鑫, 杨智, 简羽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660 MW燃煤机组原深度耦合余热利用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系统未达到设计目标的原因,采取了旁路烟道优化、凝结水换热器取水位置优化、再循环管路优化、增加烟气冷却器水侧旁路4种改造方案,并对最终的优化改造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改造后,旁路烟气量比例上升至13.5%,凝结水换热器进口水温可以长期稳定在70 ℃,辅助蒸汽换热器的蒸汽用量基本降至0;优化后投运该系统,机组的供电煤耗率降低了2.73 g/(kW·h)。
  • 研究与分析
    魏应强, 王襄, 龙建康, 王淑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工业背压式汽轮机按技术协议需要在制造完成后进行厂内空负荷试车工作,而背压式汽轮机组空负荷试车的流程、方案与凝汽式机组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具体实例,研究背压式汽轮机空负荷试车的方案、流程,分析实际试车过程中的重难点,可以为同类型背压式汽轮机空负荷试车提供一定参考。
  • 研究与分析
    张胜华, 钟嘉皇, 董美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多层级筛选最佳聚类数自适应的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某热电联产机组进行能效特性分析。对传统聚类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级严格筛选的最佳聚类数自适应确定方法,得到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能效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机组运行特性曲线,并且对牛顿插值算法得到的机组运行能效特性曲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外界约束下,机组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能效特性曲面,可以直观地看出2台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能效特性差异及每台机组性能较优的负荷工况。在电负荷为225 MW,热负荷(供热蒸汽质量流量)为72.5~88.5 t/h的工况,1号机组的供电煤耗率比2号机组高,并且随着热负荷的增加,煤耗率差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在负荷调整时,可以优先安排2号机组低负荷运行。
  • 研究与分析
    史进渊, 江路毅, 徐望人, 周霞, 周宏, 高云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核电机组可靠性的统计分析方法,介绍了核电机组5个可靠性特征量的意义及计算公式。提出了核电机组可靠性特征量加权算术平均值,给出了2008—2022年中国与美国1 000 MW等级核电机组可靠性的统计结果、可靠性特征量加权算术平均值的计算结果,以及可靠性特征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中国1 000 MW等级核电机组的可用性、可靠性与维修性整体上呈提高趋势,2008—2022年中国1 000 MW等级核电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比美国高1.81个百分点。
  • 材料技术
  • 材料技术
    董鹏, 盛金贵, 田成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超临界锅炉水冷壁螺旋管区域发生多处泄漏,对泄漏管取样后进行了宏观检查、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拉伸性能等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泄漏点处于水冷壁管鳍片焊缝熔合区,鳍片焊缝存在大量焊接缺陷导致产生该泄漏点;泄漏的汽水流将相邻管吹损,相邻管出现多处次生漏点,造成管内介质流量降低,导致在次生漏点的下游区域发生短时过热爆管。建议应严格控制和检查鳍片焊缝的焊接质量。
  • 辅机技术
  • 辅机技术
    唐健, 宣廷新, 周惠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燃气轮机气体燃料控制阀进口液压执行机构的调研及分析,结合大量的使用及设计经验,全新研发100%国产化的燃气轮机气体燃料控制阀液压执行机构。重点对气体燃料控制阀液压执行机构的原理设计进行介绍,并且通过搭建仿真模型对液压执行机构的频率响应进行仿真分析,搭建测试系统对执行机构进行可靠性验证及多项性能测试。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国产化的气体燃料控制阀液压执行机构在多个方面性能优于进口执行机构。燃气轮机气体燃料控制阀液压执行机构国产化样件的成功研制突破了国产化的关键问题。
  • 运行与改造
  • 运行与改造
    康科伟, 金贤星, 倪淞, 温小豪, 李培, 周永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660 MW锅炉高温过热器左右两侧吸热量偏差过大的问题,首先尝试采用同电厂另一台锅炉的自纠偏方法,研究分离燃尽风(SOFA)风门开度偏差与汽温偏差的关系,当该方法未达到预期效果后,进一步分析了失效原因。通过耦合SOFA风门水平摆角及开度偏差方法,成功建立了二者与锅炉左右两侧汽温偏差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调整SOFA风门水平摆角,可以有效地改变炉膛内切圆左右两侧的推力分布;调整上3层SOFA风门开度,当左侧风门开度增大、右侧风门开度减小时,过热器两侧吸热量呈现左侧增大、右侧减小的变化趋势,使过热器两侧汽温偏差随SOFA风门开度偏差变化呈先减小后逐渐稳定的趋势。投运耦合SOFA风门水平摆角及开度偏差的锅炉汽温自纠偏优化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锅炉汽温的自纠偏控制。